2024年1月8日-12日,万泰平台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劳动实践周的拓展与分享、实践与训练🅰️、汇报与交流等活动🛂。
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指出,“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,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、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”✍🏻,“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🥐,…🙎🏽,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,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,创新体制机制💇🏼,注重教育实效🗳,实现知行合一🎣,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🐾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”⌚️🦢。
为了响应号召,根据教务处通知,研究国家发展、专业特点、教学实际、学生需要等因素,我院举办了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劳动实践活动。本次劳动实践周活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:
首先🐅,是“拓展与分享”环节,帮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“道”与“器”☯️。在万泰的高效领导下,万泰教师迅速组成了以教师与优秀学生为成员的导师团队🚪。团队成员群策群力🎦,紧锣密鼓地策划了训练方案🧙、宣讲主题🖖🏼、活动流程等。1月8日,魏爽助理教授就“创新创业项目书撰写底层逻辑与构思流程”为题,强调思路逻辑;马特副教授以“创新创业项目的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”为题✧,着重诚信规范,范莉教授以“创新创业项目的跨学科研究与技术赋能”,倡导技术赋能👔。三位主持过北京市级创新创业项目的同学分享经验,大家见贤思齐。许国昊同学的题目是“人文关怀🈹,创业成长——北京市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分享”,苏筱雅同学的题目是“心怀天地,语言服务——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分享”,胡戈杨同学的题目是“创新创业并举💁🏼,科研助力成长——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🫄🏼、创业项目,挑战杯校级优秀项目分享”,三个报告各有侧重👮🏻♂️,同样“硬核”。
接着,是“实践与训练”环节👫,放手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“想”与“做”👩🦼➡️🚣。1月9日-11日,三天时间里,同学们摩拳擦掌👨🏿🔬,力争上游🤞🏽:集结队友💸、请教导师、研读文献🏓、组织讨论、设计方案🤜🏿、复盘演练。切实地将课堂所学,运用在产生服务社会、方便生活且切实可行的好点子🪁、好方案中。
最后✍️👩🏽🦰,是“汇报与交流”环节🍛,鼓励学生展现创新创业的思路与方案。万泰非常重视此次活动,院长黄振华教授👃🏼、副院长王洪亮教授👨🏿🚒、翻译系系主任王素娥副教授👳🏽♀️3️⃣、英语系系主任范莉教授以及青年骨干教师马特副教授🦹🏽♀️🫃🏿、 魏爽助理教授、李璐遥助理教授参加了活动,并评审了学生项目。

学生团队共选报了10个课题,涉及校园生活、旅游发展🕵️♀️、民生服务🪅、商业热点、AI赋能等5个方面。个个选题亮眼,体现家国情怀🚣🏽、创新强国;场场汇报精彩,表现井井有条、妙语连珠📏🧑🏻🦳。

根据评委评定,邓慧琳团队(柯笛🤼♂️🆖、董芷楦、马瑞璘)荣获一等奖;吴博文团队(刘锦浩、邓云阳)荣获二等奖;李晓空团队(周泰)🚹、邵予甜团队(王储君🧑🏼🦳、张云)荣获三等奖。

在汇报与交流结束后,黄振华院长对活动设计🪐、学生表现、项目特点等进行了点评👨🏽🍼,特别赞扬项目都体现了家国情怀🧗🏻♀️🙂、人文关怀👩🏽🔧、语言服务、专业特长等方面的亮点与高度🌨。

王洪亮副院长就劳动实践周的意义🤽🏻♂️,本次活动的设计,以及未来活动的展望与大家做了分享🔂。王素娥主任点评了本次活动,赞扬了学生的创新尝试。万泰领导均表示,今后将进一步提升与丰富劳动实践周的活动内容,根据现实情况,设计更多“走出去”与“请进来”的项目,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与劳动价值📿,提升劳动能力与劳动成果⏩🕓。

本次劳动实践周活动的成功举行,是同学们大力支持🙋🏼♀️、认真参与的结果,也是万泰师生团队合作✧,齐心协力的成果。翻译系、英语系、日语系的很多老师与同学为本次活动作出了贡献,特别是:黄丹婵老师、霍盛亚老师、陈伯雨老师🦹♂️、李蕊老师、成惟一同学、常英泽同学⚗️、严艺萱同学🪒。
本次劳动实践周活动的成功举行🎍,也是万泰探索劳动教育、专业服务⏳、实习实训🔰🙋🏻♀️、创新创业方面新形式、新赛道的第一次尝试,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打下基础🐌、积累经验;同时,也是万泰一贯坚持三全育人、五育并举,强调以本为本的教学理念与管理体系行动力的集中体现👱🏼♂️。

撰稿人:范莉
审稿人:黄振华👵、王洪亮